彝族过年每年公历11月份就开始过,12月份也在过,来年的1月份还有过的,2月份还在过,汉族春节彝族也在过彝族年。从11月份到来年的2月份才过完彝族年,整整4个月。过年是一个民族在一个共同的日子辞旧迎新,祝福祈吉的日子,是这个民族团结向上的基本标志,它甚至代表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尊严,有年而不能统一过,那么,这个节日对我们民族还有什么意义呢?
国家级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彝历年”代表性传承人老板萨龙说:这是个很长的话题,一两句话是说不清的,最少也有八个以上的因素。
其一是历史的原因。
两千多年来,历代封建王朝象对其他民族一样总是对彝族实行歧视、压迫的政策,他们镇压彝族人们的反抗采取“以彝治彝”的手段挑动彝族相互打冤家,械斗致使彝族家支相互对立,长期分裂,而同时由此上溯约30代人近千年的历史中,苦于区域的土司、黑彝首领们为了各自集团、家支的利益,争领地、财物和娃子,械斗不息,占山为王,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统一过彝族年就说不上了。以凉山来举例,有阿侯家支过年的时间,有尼库、俄诗、说果过年的时间,有瓦扎、龙伙、果吉过年的时间。看央视在播的30集接续剧《奢香夫人》就清楚了。
其二是经济落后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没有一个自治区,所以各自治州、自治县各自过年。就如解放前的各家支过各家支的年没有区别,四川彝族、云南彝族、贵州彝族、广西彝族各自过各自的年。改革开放后,各省、各州、各县成立了彝学会,在努力的呼吁、倡议、倡导彝族要统一过彝历年,但经费有限,无法展开统一过彝历年项目,无法统一过彝历年。用凉山彝族自治州彝学会来举例,彝学会每年按照彝族的《彝历》(十月太阳历)过年至今。但州政府一年只给一万五千元人民币,一期刊物印刷费都不格,还谈什么“统一彝历年”的事呢?其余经费都是会长巴莫尔哈先生自己想办法来弥补的。
其三是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的原因。
凉山彝族自治州有规定,每一年的公历11月20日过彝族年。但没有宣传,没有行政区域内按规定实施过年,所以从来没有统一过过彝历年。再说,彝族有800多万人口,居住在四省区,各省民委主任之间从来没有商谈过彝历年的事。要统一过彝历年是离不开政府支持的。
其四是传统观念没有改变的原因。
以四川凉山州普格县来说,西北部的螺髻山区,姓尔欧的土目和吉迪马等黑彝的领地,他们每年过年的“吉”日是十二属相中的马日,刃脸的黑彝首领的领地,其每年过年的“吉”日是鼠日,洛乌沟区的大坪、辉龙等的一姓阿基火把节和彝族的年“吉”日冬夏末的龙日举行。同地区的莫什黑彝则选“吉”日是狗日过年。还有布拖县的拖觉区过年的“吉”日是在夏末和冬季的猴日。雷波县、美姑县蛇日与马日为过年“吉”日等等,这种例子举不胜举。连过年的两个字的字意思都不懂,还谈什么“统一”呢?普格全县5个区34个乡镇156个村过彝历年各地方陆续过年,尽管县政府按州规定通知11月20日过年,但半个月后有一些地方还在过年,无法统一。
其五是随意发布命令的原因。
解放后在极左思潮风行的年代,特别是文革时期,某些行政干部随意发布命令规定哪天过年,例如规定树叶变黄了过年,或是落叶树的树叶落完了过年,或秋收完成就就过年。这就使原来的日子提前了一个月,这些草率的行政命令加重了过年不统一的现象。
其六是自己不了解、放弃自己的彝历年。
党的政策那么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权是平等的,回族过回历年,藏族过藏历年,傣族过傣历年,就是彝族人不要脸,有历法而不过彝历年,只过彝族年。专家学者们的笔下“彝族是历史悠久……”脸皮厚。彝族有传统文字,有自己的天文历法,可是他就要“彝历年”写成“彝族年”。彝族年是按照彝历来过的年,过年的“年”字是指历法上说的那个年,不是指动物的那个年,误导年青人而造成彝历年不统一。
其七是解放后没有一部四省通用的历书。
就拿北部方言区来举例,目前历书中有的马月为首,有的羊月为首,有的猴月为首,有的鸡月为首。所以一年中起首月份不一样,算出来的自然就不一样了,造成了彝族过年过4个月的陋习。历法不统一是彝历年不统一的重要因素。
其八是彝族领导胆小的原因。
没有一个在任的行政领导站出来呼吁“统一过彝历年”。火把节都搞成那么好,为什么彝族年搞不起来吧?对不起,我说话有点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