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m.cdqmw.net作者:瓷都小编3时间:2012-04-14 19:20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民间神的信仰体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来经过不断的演化,终于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神仙信仰体系,如如来佛祖、观世音菩萨等等,他们都是佛教中的人物,但最后却成了民间信仰的神灵。
在中国人的神仙体系中,释迦牟尼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因为他祖籍不在中国,而在印度次大陆。
释迦牟尼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创始人。大约生活在公元前565年至公元前485年之间,大体上说,与中国的孔子是同时代人。释迦牟尼是他的梵文称呼的音译,也有的译作“释迦文”。释加是古代印度部族的名称,意思是“能”。牟尼也可以译成“文”,也可以译成“圣人”。他名字的意思是“释迦部族的圣人”或者是“能文”,这是对他的尊称。而他的本名是乔达摩·悉达多。乔达摩是他的梵文姓氏,而悉达多才是我们中国人习惯中所说的名。这个字的意思是“吉财”,去西天取经的唐三藏,归国以后翻译佛经时译作“一切义成”。中国古人一直习惯称他为“佛”、“佛祖”、“世尊”、“如来”、“如来佛”,称乔达摩·悉达多为“如来”,在中国似乎是最为普遍的称呼,甚至有的人错误地认为如来是佛的名字。其实,“如”指的是“真如”,即宇宙的本体、绝对真理;“来”的意思是自某处而来,“如来”的意思是:这个人是从宇宙的本体中衍生出来的,是绝对真理的化身,是来为世人指示真理的。
据说释迦牟尼是印度著名王族甘蔗王的后代,他的父亲是迦毗罗卫国的国王,该国是古代印度次大陆上的一个小国,大约在今天尼泊尔与印度交界处。他的母亲摩耶夫人按当时的风俗回娘家分娩,走到蓝毗尼园,早产生下一个男孩,这就是释迦牟尼。佛经上说,释迦牟尼刚一出生,就开目能视、开口能言,向东、西、南、北各走了七步,他每行一步都从大地中涌出金莲花,自然而然地托起他的双足。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高声宣言:“天上天上,惟我独尊。”他的母亲生出他七天就去世了,他是由姨妈带大的。
关于释迦牟尼的出身,还有更为神奇的说法。据《五灯会元》中说:
“释迦牟尼佛,姓刹利,父净饭王、母大清净妙位。登补处,生兜率天上,名回胜善天人,亦名护明大士。度诸天众,说补处行,于十方界中,现身说法。”
但如此值得称道的出生,其具体时间诸书却有着很不一致的记载,各种说法多达60种。中国佛教一般认为,释迦牟尼出生于四月初八,当时还曾飞来一条大龙,口喷香雨,为他浴身。所以,每到这一天,各寺院都要大做法会,以各种名香浸水洗浴佛像并供养鲜花,这一天也就被称为“浴佛节”。我国傣族的泼水节也是由这一传统变化发展而来的。
据说他在十六七岁时娶妻,并生有一子,而后他厌倦了尘世生活而离家苦修。最后,在菩提树下,禅定七天七夜而大彻大悟,参透了人生的真谛。这一年他35岁。此后,他在印度各地进行了长达45年的宣教历程,到他80岁高龄圆寂时,佛教已经成为印度次大陆重要的宗教力量之一,拥有十分庞大的僧团。
释迦牟尼对人生真谛的理解可以归纳为四个字:苦、集、灭、道。
释迦牟尼认为,人生就是一个充满痛苦的过程。人生中生、老、病、死,无一不是极为痛苦的事情,别离、失去、惆怅、无聊这种种情感哪 一种不是使人品尝到深深的苦涩呢?人生存在无穷痛苦的原因究竟何在?对“苦”字,他以“集”字作了回答:认为人生痛苦的根源在于“业”与“惑”。“业”,就是因人的欲望引起的行为;“惑”则是指愚昧无知。为免除人生的痛苦,就不得不消除“业”与“惑”,而这就是“灭”;最后一个“道”字,则是讲实现“灭”的方法。简单地说,释迦牟尼认为:人生的一切苦恼都产生于无知,无知的最大表现是欲望,苦恼就是欲望得不到满足的结果,消除苦恼的最好方法就是消除欲望。释迦牟尼以智者的身份告诉人们,欲望的增长远远快于人能力的增长,人无论如何努力,也永远不可能满足自己所有的欲望。个人的追求与现实条件之间构成一种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不是向身外去求,那样是永远也得不到的,而只能向自身内去求,即消除自己的欲望,或者把欲望压制到最低限度,这样就可以得到满足。满足能导致心境的平和,心境平和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幸福。这也是中国人常说的“知足者常乐”。
释迦牟尼就是以这样一种人生观教导人们的。他的理论并不神秘,而是充满着人生的哲理。
释迦牟尼重视个人精神的修养,反对祭祀,反对拜偶像。可以他本人后来却成为备受人们尊敬的偶像,这不能不说与佛的初衷是不相符的。
释迦牟尼的坐法是先以一足压在另一腿上,而后再把另一足放在另一腿上。这种坐法称为“跏趺坐”,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双盘。细分的话,双盘可以分成两种:先以右足压在左腿上,再以左足压在右腿上的,称为“降魔坐”;先以左足压在右腿上,再以右足压在左腿上的,称为“吉祥坐”,密宗也称此为“莲花坐”。释迦牟尼像为坐姿时,一般是左手横放在左足上,这称为“定印”,表示禅定;右手伸直下垂,称为“触地印”,意思是指释迦牟尼为追求正道所做出的种种牺牲,只有大地可以证明,所以这种造型也被称为“成道相”。还有一种姿式是左手放在右足上,右手向上伸出呈环形,表示正在说法,这种手形被称为“说法印”,这种造型也就是“说法相”。释迦牟尼的立像往往是左手下伸,称为“与愿印”,表示他能满足众生的愿望;右手屈臂上伸,称为“施无畏印”,表示他能解除众生的苦难。
释迦牟尼的卧像不多见,一般是侧身微屈膝而卧,左臂平放在腿上,右臂枕在头下,据说这是根据他临终前向弟子们嘱咐后事时的情景塑造的。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