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瓷都网作者:cdqmw.net时间:2019-10-29 22:26
明天是1月20日,人们将迎来大寒节气。根据现代气象观测结果,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全年最寒冷的天气更多地出现在小寒期间,民间也有“小寒胜大寒”的说法,那么为什么古人会说大寒才是“寒气之逆极”呢,古时到底是大寒冷还是小寒冷呢,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
古人认为大寒冷还是小寒冷
《授时通考》:“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也。”古人认为,大寒“最冷”。
清鄂尔泰《授时通考·天时》“十二月”条引《三礼仪宗》称:“十二月小寒为节者,亦形于大寒,故谓之‘小’,言时寒气犹未是极也;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自十一月一阳爻初起,至此始彻,阴气出,地方尽,寒气并在上,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也。”
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小寒之所以叫“小寒”,因为还没到极为寒冷的时候,而大寒之所以叫“大寒”,因为天气最寒冷。所以,东汉郑玄注《易纬稽览图》称:“冬至之后三十日,极寒。”
但古人这一解读与现代气候观测结果却有些矛盾。据中国气象局数据中心的统计数据,中国大陆65年(1951—2015)里,最寒冷天气出现在小寒最多,其次是冬至,大寒列第三,立春第四;如果仅比较小寒与大寒,小寒时出现极冷天气的年份也远比大寒多,应验了“小寒胜大寒”的说法。
那么古人是不是把“小寒”与“大寒”弄错了?应如何理解古人眼里小寒的“气犹未是极也”和大寒的“寒气之逆极”呢?其实,极低气温与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感觉和表现并不一致,也就是说,气象学上气温最冷的时候人们并不一定感觉最冷。
人们感觉“最冷”的时候,往往是积累起来的低温天,小寒后的连续低温到大寒时已“冷得不行了”,这就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更重要的是,从冬至后便开始的“数九天”给人类带来的“冷”累积到大寒时节最为严重,相对于小寒自然就是“大寒”了。
可见,“小”与“大”的关系是成长和积累的关系,而不是用温度绝对值来衡量和评判的,这与小暑与大暑是一回事。因此,东汉班固《白虎通义》“谏诤”条称:“夏至阴始起,反大热何?阴气始起,阳气推而上,故大热也。冬至阳始起,阴气推而上,故大寒也。”
古代阴阳家则从“阴阳”变化的角度,来论证“小寒”与“大寒”之关系。汉代儒士所编的《孝经纬》中有这样的说法:“小寒后十五日斗指丑,为大寒,至此栗烈极矣。律大吕,吕者,拒也,言阳气欲出,阴气拒之也。”意思是说,大寒时阴气与阳气激烈交锋,阴气反应相当大。而过了大寒就是立春,阳气将渐占上风,也就是说温度持续上升,寒气渐远。
长按二维码加客服微信[公众号:瓷都取名网]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