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是指周岁以内的新生儿,这期间是人生命最脆弱的阶段,需要各方面的细心照顾,重子嗣的中国,自然对婴儿有着丰富的看护经验和诸多的禁忌事项。
婴儿降生三天后,民间一般要给婴儿洗一次澡,俗称“洗三”。洗完澡后,可给婴儿穿件小褂子,但忌讳穿裤子。民间认为婴儿不到一百天不许穿裤子,不穿裤子腿脚灵便,如夭亡可速转生。否则,将被绊住腿脚,到了阴间将一去不复返。刚生下来头次的洗婴水,忌讳乱泼,恐会亵渎神明。
婴儿出后后许多民族、许多地区有悬物忌门的习俗,其中的道理之一,就是忌讳婴儿见到生人。浙江温州一带婴儿百天以内禁忌出门,外客也禁忌入内看视婴儿。否则,婴儿见到生人“犯冲”,对婴儿不利,甚至会引起死亡。瑶族认为有穿白衣、草鞋的外人进入产房,会引起婴儿日夜啼哭,不吃奶,不睡觉,后果会是很严重的,白族禁止带弩弓的人去看女婴,看男婴倒还无妨。台湾忌
属虎的人看视婴儿,恐被其“虎性”冲犯、吓着。侗族人家添丁生子,将第一个来家者称为“踩生”人。若是男踩女婴,则认为阳气重,女婴吉利,易养成人。而踩生者要晦气三载,主人须热情招待。若女踩男婴,则认为阴气重,男婴不吉,会体弱多病。踩生者三年内必交好运,但要受到主人冷遇。
汉族大部分地区都有忌言婴儿有病与否的习俗。说婴儿有病,固然犯忌,恐其真的病了,或者病会越来越重;说“这孩子身体不错,从没病过”,也同样是犯忌的。因为,说“没病”若被病魔听去,提醒了它,倒非叫婴儿大病一场不可。民间还忌议论婴胖瘦。说瘦,怕真的瘦起来了;说胖,怕被神灵误听成“嫌胖”的意思,反而使其羸瘦起来。
俗以为,婴儿降生后不久,眼睛是干净的,干净到既可以看清尘世,又可以看清鬼魅,所以民间一般庙会、打醮、道场、佛事、祭祀、朝拜等事,都禁忌让婴儿参加或者靠近。一般婚丧事,也忌婴儿靠近。如果不小心碰上了这类事,要赶紧躲开,并请人占卜化解。天一黑,就不准再带婴儿出门了,否则,婴儿会被野鬼吓着。
中国人最重添人进口。生子养女是一件大喜事,俗中有许多庆贺的礼节和相应的禁忌。上蔡一带报嘉,俗称“吃喜酒”。男家又称“吃喜面条”,女家又称“送祝米”。生头胎婴儿后,男方的上辈要到女家报喜。报喜时,除送常礼外,生男孩要抱一只公鸡,谓之“大喜”,生女孩则抱一只母鸡,谓之“小喜”。双胞胎,抱两只鸡。女家见到鸡,不言而喻,就知道生的是男是女了。报喜时,双方商定“送祝米”的吉日。“送祝米”忌讳在中旬,因“十”与“死”谐音,故避之。“送祝米”抬礼盒,挑礼挑,忌讳用竹篮子。俗话说,“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因而避忌之。礼物之中要配一只鸡。男孩配母鸡,女孩配公鸡,有祝婴儿成人婚配之寓意。男方招待女家吃饭,主食一般是蒜面条,俗称“吃喜面条”。
云南彝族生了孩子后,姑爷也要到岳父岳母家报喜。除带酒食外,也要带一只鸡。不过与中原一带的习俗不同,生男孩不是抱公鸡,而是母鸡;生女孩不是抱母鸡而是抱公鸡。岳父、岳母看到抱来的是母鸡,就知生的是男孩,看到是公鸡,就知是女孩。岳父岳母收鸡后,要换只鸡给姑爷。抱来母鸡,换只公鸡;抱来公鸡,换只母鸡。姑爷把换来的鸡抱回饲养,不准宰杀。这意思是,抱走的鸡,只是报信用的,换回的鸡才是婴儿的“本命属性”,所以是杀不得的。
开封一带,生子报喜又以鸡蛋(鸡子)为象征物。头胎产婴之当天,就由女婿持鸡蛋到岳父母家报喜。如生男孩儿,煮鸡蛋六个或八个,必为双数,忌单。用红颜色染过之后,在鸡蛋的一端,再用墨或锅底炭涂一黑点。表示为“大喜”。如生女孩则煮鸡蛋五个或七个,必为单数,忌双,也用红颜色染了,不再涂黑点,表示为“小喜”。报喜后,岳母要烙面饼一张,令女婿带回,沿途撕碎喂狗,直到抛尽为止。俗信,如此可保婴儿成人,免于夭折。因为代表其“本命”的那张面饼已经喂过狗了,所以婴儿可以不必再有什么顾虑,不会再有什么灾难了。民间有孩子小名称作“狗剩儿”的,就是此意。
未满一个月的婴儿,河南沁阳一带俗称“胎毛鬼”,禁忌走门串户。等到满月时,女家要来接闺女住娘家,俗称“接腿”或“走满月”、“过满月”等。走前,须先给婴儿剃去胎发,给理发师封礼。离家门时,产妇头上扎红布条,插桃枝或柏枝。婴儿头顶红布。都是怕秽气未退尽,恐有所冲犯,故以红布、桃枝、柏枝禳解之。
民间以为婴儿在母胎内死亡,或降生不久死亡的,都要将死婴丢弃在水中。俗以为如不这样做,婴孩就会变成邪鬼来作祟,母亲也不能再怀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