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传统节日。苗语称希牛。大节每13年举行一次,拉4米多长的鼓;小节每3年举行一次,拉1.7米长的小鼓。节期均为3天。鼓用大泡桐木按尺寸挖成空心,两头用牛皮封紧,鼓桶上通两个气眼。节庆活动分为箍鼓、唱鼓、拉鼓、葬鼓阶段。是时远亲近戚纷纷前来“吃鼓”,一起欢度节日;主人们分鼓吃猪肉,杀鸡宰鸭,盛情款待,整个村寨沉浸在欢乐之中。拉鼓节意在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村寨兴旺,祭祀性与娱乐性融为一体。
拉鼓的传说
拉鼓用的鼓是用一根大泡桐木按尺寸锯下、挖成空心,两头钉紧牛皮即成。做鼓时,鼓桶上要钻两个通气眼。何因?相传在创制第一个大鼓的时候,因为鼓桶的两头是通的,有一个小孩钻入鼓桶中睡觉,箍牛皮时他也不醒。第二天拉鼓时,人们发现鼓内有东西滚动,拆开牛皮一看,原来是个小孩,但已经被闷死了,村民门十分痛苦。为了纪念死去的孩子,以后做鼓时就在鼓桶上钻两个通气眼。三年拉一次。用一次就换一次牛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