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m.cdqmw.net作者:cdqmw.net时间:2014-10-22 22:22
清明节─阳历四月五日或六日-陆河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成為民族扫墓节,是民国成立以后的事,当年北伐胜利,全国统一 ,奠都南京以后,政府為了纪念民族始祖─黄帝的功绩,并表示景仰之意,特定每年清明节為民族扫墓节。
為什麼扫墓定在清明节这一天呢?因為清明是春末夏初的季节,气候清明 ,春意盎然,大地洋溢著一片生机;大家在这万象更新的时候,往往狠自然的想起自己的祖先,而透过祭祀的方式,把祖先从冬天憩息中迎请出来,共同享受大地回春的美景,此种行為,是表示对祖先的追念与崇敬。
(一) 掛纸的习俗
一般来说,现代扫墓的方式已较往常简化,大多是在墓前燃放一串鞭炮, 将鲜花、水果、祭品放好,然后上香鞠躬致敬。扫墓也称「上坟」、「拜山 」;掛纸又称「压纸」,就是除去坟上的杂草后,把纸钱用小石块压在坟的四周,取古人掛钱之遗意。压完后,先拜后土,再以发粿、米糕、水果
、饼乾等简单的祭品拜墓,称為「掛纸」。若无掛纸的坟墓
,则表示已没有子孙来祭祀了。
(二) 培墓
本省有一种惯例,就是三年以内的新坟要隆重的修坟、祭墓,称「培墓」 。即掛纸前要除杂草,涂墓碑 (若碑文模糊者,涂上金漆或红漆) ,将墓整理乾净;之后拜后土,再拜墓,并供奉五牲、十二碗 (菜类食品) 、红龟粿 、发粿、水果等;祭拜完,先给后土烧土地公金,再於墓旁金炉内烧银纸,烧完后,在纸灰旁倒酒画个圈,叫做「奠酒」;最后燃放鞭炮,培墓完毕。另外,家有喜事 (如添丁、娶媳) 亦要培墓,供品以五牲或三牲皆可。有人又以小红灯悬於墓前,祭毕后携回,取其添丁 (台语「丁」与「灯同音」之 意。
(三)清明节的应景食品
在江南一带,清明节有吃蓬蒿糰子和松花饼的习俗。蓬蒿糰,又名「清明粿」,主要材料為糯米粉和蓬蒿。松花饼,则用松花的花粉、糖蜜、糯米粉等合製而成,色黄味香甜,可充做点心,亦是下酒的佳品。
在台湾,清明节时,大家都吃「润饼」,又叫「春饼」、「春捲」,也是源自寒食。其作法是铺上一层用麵粉做成的薄润饼皮,上放一层煮熟的菜料 ,及其肉丝、花生粉等多项食料、再捲成圆筒状食用,口味可随自己喜好来调配。
清明节扫墓习俗
清明节一称始自汉朝,当时即以春分后十五日為清明,后代相沿成為特定节日,晋朝时更订农历三月三日為清明节,由於时逢暮春三月,气象清明,春光明媚,男女老幼便趁著清明节时到郊外赏游行乐,称為「踏青」。近年来,政府為了统一清明假期,於是明定国历四月五日為清明节,也称民族扫墓节。
清明节的主要活动即是祭扫祖坟,依据臺湾民间习俗,扫墓时要準备牲醴酒食、红龟粿等供品,祭拜完后开始清理墓地的杂草花木,并在坟上压放「
金白钱」的纸钱,称為「掛纸」。祭扫后,家长将粿类分给卑亲属,称為揖墓粿。如果是属於新坟或培修祖坟等较為隆重的培墓时,要供祭十二菜碗及粿糕、鸡鸭蛋、蛤虾等供品,祭毕时,把蛋、蛤壳、虾壳等撒在坟上,一则有迎新送旧之意,二则代表祛除恶运「脱壳」含意。若有小孩於墓间行乞,要将粿或钱分送给他们,称為墓粿。而依三墓制习俗,要於清明节前后举行洗骨之仪,即掘开久葬坟墓,将枯骨洗晒后纳入罈再行吉葬。
长按二维码加客服微信[公众号:瓷都取名网]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