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话除夕
《元日》
作者: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即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春节前一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
作为一年中最喜庆最隆重的时刻,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晚上总是格外热闹与喧阗。
除夕与春节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取“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意为“月穷岁尽”,旧岁今夜止,夜半迎新年。所以,除夕注定是值得留恋的一晚,是辞旧迎新的一夜。
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整个北京城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的饺子也下锅了,人们尽情的娱乐。
除夕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当然,还有那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
“民以食为天”。年夜饭的名堂很多,但总体来讲,主要的品种有饺子、馄饨、面条、元宵等。
饺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之一。可能是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
饺子&混沌
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盘古氏开天劈地,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
长面也称长寿面,新年吃面意为预祝寿长百年。因古代的面食统称为饼,所以汤面起初也叫汤饼,最初的面片不是擀成或压成的,而是将和好的面,用手往锅里撕片片。到唐代以后开始用案板擀面,才逐渐有了现在所看到的长面、干面、素面、荤面、挂面等品种。
元宵又名汤圆,是用糯米包裹不同口味的馅后搓成圆形,再放入锅里煮食。“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寓意团团圆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很多地方吃年夜饭的时候还搭配很多有说法的副食
吃枣(春来早)
吃柿饼(事如意)
吃杏仁(幸福来)
吃豆腐(全家福),
吃三鲜菜(三阳开泰),
吃花生(长生不老),
吃年糕(一年更比一年高)
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一家相聚,共进晚餐的温情所在。一年一度的团圆饭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寄托了对即将到来的新年的美好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