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cidu作者:cdqmw.net时间:2018-08-14 21:29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在习俗上比较近似情人节,在唐代古诗中,就有描写元宵节的诗句。在宋代,朱淑真(一说为欧阳修所作)的生查子写道:“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在一些少数民族依然流行的节日上巳节(又称三月三)更符合情人节的内容。上巳节本来是青年男女踏青、社交、结交异性的节日,汉之前更有野合的习俗,后来礼教兴起,野合的习俗消失,但当时男女交往还是比后世自由,年轻男女依然会在当天到郊外踏青游玩。到南宋时理学兴起,礼教变得森严,上巳节就在汉民族文化中式微了。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有一些人把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或七夕称作“中国的情人节”,在汉代,七夕的庆祝已经很普遍了,但传统上庆祝七夕的内容与情侣约会之类的活动无关,只是乞巧、许愿的节日。后来由于牛郎织女在七夕鹊桥相会的传说赋予了七夕节以情人节的含义。近年中国年轻人又以庆祝西洋情人节的方式庆祝七夕,内容上与传统习俗并无关系。
元宵节
元宵节,亦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小年或灯节,时间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人们吃元宵、赏灯、猜灯谜,以示祝贺。这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钱塘瞿佑《双头牡丹灯记》:“每岁元夕,于明州张灯五夜。倾城士女,皆得纵观”。在这一天,人们要吃元宵,闹灯会,猜灯谜,提灯笼,许多地方还有放天灯的习俗。元宵节是华人社会的盛大节日之一。
上巳节
上巳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写的当时的情形。
七夕节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是中国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
牛郎与织女传说的雏形最早见于汉代的《古诗十九首》,而记载较为详细的有梁吴均的《续齐谐记》、梁殷云的《小说》。以后的民间传说则有了更多的故事情节:
牛郎父母早亡,从小跟哥嫂生活。后来,嫂嫂不贤,牛郎被迫分家出来,与一条老牛相依为命。有一天,织女和诸仙女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老牛突然说话叫牛郎去取织女的衣裳,后来,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后男耕女织,有一儿一女,生活幸福美满。数年后,王母娘娘知道了此事,押解织女回天庭。牛郎上天无路,万分悲愤。老牛则触断头上的牛角,变成一只小船,让牛郎挑着儿女登上牛角船,腾云追去。眼看要追上了,王母娘娘突然拔下一条波浪滚滚的天河。牛郎与织女无法过河,只有在河东河西遥望对泣。但他们的遭遇,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化成一座跨越天河的桥,牛郎织女登上鹊桥,在天河相会。王母娘娘无奈,只好允许牛郎和织女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在鹊桥相会。
长按二维码加客服微信[公众号:瓷都取名网]
相关文章推荐: